快捷搜索:  11 创业 11 11 11 11 手机

青少年有什么心理疏导:孩子总是喜欢胡思乱想如何疏导

各位宝爸宝妈们!今天咱来聊聊《心理咨询师郭利方:孩子总是喜欢胡思乱想如何疏导》。

你知道吗,当孩子把“如果”变成“噩梦”,那场面可太让人头大啦!啥“如果明天地震了怎么办?”“如果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怎么办?”这些稀奇古怪的疑问,就像突然冒出来的大乌云,直接把家长整得手足无措。其实啊,孩子这些看似没头没脑的想象,就像是他们认知系统在搭建“安全网”呢。他们用虚构的危机来测试自己的应对能力,就跟学步的婴儿先摔跤才能学会走路一样,孩子的思维在反复琢磨中建立起安全感。

青少年有什么心理疏导:孩子总是喜欢胡思乱想如何疏导

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三把钥匙,能打开孩子想象的迷宫。

第一把钥匙,“情绪温度计”游戏。咱准备红黄蓝三色卡片,让孩子给每个担忧打个分。红色代表“心跳加速的恐惧”,蓝色是“像看动画片一样好奇”,黄色就是“有点紧张但能控制”。要是孩子把“外星人入侵”归为蓝色,家长就可以顺嘴说:“原来你是在玩太空冒险游戏呀!”

第二把钥匙,“故事续写”魔法。把孩子的担忧变成童话素材。比如问孩子“小兔子担心北极熊来抢胡萝卜,你觉得它会怎么保护菜园?”这一转换,孩子就从被动的承受者变成主动解题的人啦,就像给失控的风筝系上了新线。

第三把钥匙,“五分钟预言家”挑战。每天固定一个时段,让孩子尽情发挥想象,说“今天可能会发生三件神奇的事……”把这种想象框定在安全时间里,就像给喷发的火山划定了活动范围,反而能减少它随机爆发。

不过呢,家长也得警惕一些“思维陷阱”。一是过度安抚陷阱,像说“别怕,绝对不会有事”,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感受被否定了。二是理性轰炸陷阱,比如“你看天气预报说今天晴天”,逻辑解释对孩子的情绪脑区根本不管用。三是角色错位陷阱,把疏导变成“解决问题竞赛”,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压力。

有个7岁男孩总担心恐龙复活,我们就设计了“恐龙保护协会”角色扮演。这孩子还发明了“彩虹防护罩”和“会说话的植物哨兵”,这些创意后来还发展成了完整的科幻故事集。当孩子的担忧被转化成创造力,那些胡思乱想就成了思维的跳板。

最后给家长们一个特别提醒。当孩子突然说“妈妈,我梦见世界末日了”,别急着解释科学原理。你可以试着说:“听起来像部惊悚片的开头,你想当导演还是编剧呀?”这种幽默的转化,往往比严肃的说教更能打开和孩子对话的大门。

其实啊,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,那些看似幼稚的胡思乱想,是他们理解世界的独特密码。咱别想着关闭孩子想象的闸门,不如陪他们建造思维的瞭望塔。在那里,每个“如果”都能变成探索的起点,每滴担忧的雨都能折射出彩虹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  • 青少年有什么心理疏导:孩子总是喜欢胡思乱想如何疏导
  • 青少年喜欢拿别人东西怎么教育
  • 高中生焦虑失眠如何自我调节
  • 青少年抑郁最怕三件事
  • 孩子老是顶嘴怎么教育
  • 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