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给大家讲个事儿,有个14岁的小雨,一上数学课就突然流泪。你以为她是怕考试吗?那可错啦!是黑板反光让她想起车祸那天的玻璃碎片了。这创伤啊,就像沙堆里的一颗石子,平时看着被沙子盖住了,可哪天太阳一晒,硌得人那叫一个疼啊!我在咨询室里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,少年们用沉默把自己包得像个粽子,用叛逆来掩饰心里的害怕,用笑容假装自己啥事儿没有。他们的创伤可不是显微镜下的细菌,而是日记本里的密码,得有人蹲下来,用童年的那套话慢慢解开。
有人觉得心理创伤那得是大事件才有的,可现实哪有那么简单啊!12岁的小杰因为父母离异,开始频繁逃学,他说“教室的座位像牢笼,我都能闻到离婚协议纸的油墨味”。创伤能变出千万种样子,暴食就是想把心里的裂缝填上,自残就是想用疼证明自己还活着,成绩突然下降都可能是潜意识在喊“救救我”呢!就像暴雨后的街道,积水里映着的不光是天空,还有被冲出来的回忆碎片。
我从来不说“治疗”,我就说“搭积木”。15岁的小琳总在梦里往下掉,我们就用黏土做了个“安全网”,她捏出毛茸茸的云朵,我偷偷放了会发光的星星。她说“网兜住我了”的时候,我就知道创伤的冰开始化了。咨询不是修破瓷器,而是陪孩子在沙盘里重新建城堡,让他们用恐龙玩具当爸妈,用彩虹积木补缺口。有时候,一句“你刚才的表情让我想起春天发芽的树枝”,就能让孩子紧绷的神经松一松。
家长们老是问“为啥孩子不直接说啊”。青少年大脑还在发育呢,他们的痛苦先会变成身体信号,像老是扯衣角、突然不爱吃啥东西、对宠物特别好。别老问“发生啥了”,得学会读孩子的“暗号”。孩子把台灯调得特别暗,可能就是在说“我不敢面对现实”;反复改作业,可能是在“修改”心里的乱。有时候,安安静静陪着比说十句“别难过”都有用。
在咨询室里最让人感动的,就是看着创伤变成孩子的翅膀。17岁的阿哲以前因为校园暴力不敢社交,现在戴着耳机在公益组织教自闭症小孩画画。他说“那些被欺负的事儿,让我知道啥是被需要”。青少年恢复得可快了,就像被砍了的树还能再发芽,心里受了伤,给点时间和温暖,能拼出比原来还结实的样子。他们带着疤跑,可这些疤以后能照亮别人呢!
我经常跟来访者说“心理创伤不是判决书,是成长的邀请函”。我这个咨询师啊,就像一面镜子,让孩子看到被害怕遮住的光;也像一盏夜灯,陪他们走出回忆的迷宫。小雨主动分享没有玻璃碎片的数学课,小琳毕业典礼上不用抓安全绳,这些时候我就知道,心灵的愈合不是变回原来的样子,而是像破茧成蝶一样,是必经之路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