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发现,孩子最近老是在书桌前发呆,铅笔在草稿纸上戳出的洞比作业本上的字都多。这可不是青春期叛逆瞎闹哈,这是好多初中生都有的无声危机,厌学情绪就像个大藤蔓,把他们的校园生活缠得死死的。
先说说家庭这块,家庭可是孩子情绪的避风港呢。当孩子跟你说“妈妈,我是不是很没用?”,你可别一句“别胡思乱想”就把孩子的困惑给堵回去了。心理学家发现,73%的厌学学生把父母的叹息声和成绩单画等号。你就把“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”换成“今天数学课有啥好玩的事儿?”,每周抽出两小时陪孩子做他想做的事,哪怕就蹲在花坛边看蚂蚁搬家。这些小互动,能让孩子重新找回家庭的安全感。
再讲讲同伴关系,这可是个隐形战场。课间操场上没了嬉闹声,书包里还有揉皱的社交软件截图,这都说明孩子可能在校园人际关系里遇到寒冬了。有个母亲发现女儿放学绕远路回家,跟踪后才知道她在便利店等暗恋的男生。咱别一上来就焦虑地问“为啥成绩下滑”,你陪孩子分析分析,问问“要是给现在的自己写封信,你会说啥?”这种非暴力沟通,说不定能把孩子尘封的心门打开。
接着就是兴趣这方面,当物理公式成了牢笼的栅栏,咱就让孩子周末去画室打翻一盒水彩呗。有个厌学少年在陶艺课上捏了个歪嘴茶杯,结果就对立体几何来了兴趣。咱别老想着“特长必须有用”,就像园丁不会催种子马上开花。周末带孩子去科技馆当志愿者,或者在厨房比赛做分子料理,这些看似“没用”的体验,能让孩子重新期待学习。
最后说说重构成长坐标系。在“全班前五名”的标尺下,好多孩子都偷偷改自己的人生剧本了。咱跟孩子玩玩“未来盲盒”游戏,问问“要是能穿越到十年后,你想对现在的自己说啥?”有个父亲发现儿子想当游戏原画师,就把数学题改成游戏角色的装备参数。当学习不是单行道,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导航仪。
深夜台灯下,那些被揉皱的试卷总会有新去处,可能变成折纸课的素材,也可能是给老师的感谢卡。教育可不是填满水桶,而是点燃火焰。当我们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,那些作业本,说不定就成了他们探索未知的船票呢!大家都行动起来,帮帮孩子打破厌学的冰吧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