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先说说时间规划,好多孩子老喊“时间不够用”,这时候咱把抽象的时间变成能看见的“游戏”就挺管用。你可以把“写作业”拆分成“数学30分钟 + 语文20分钟”,用沙漏或者计时器定小目标。再用彩色便利贴贴冰箱上,红色代表“必须完成”,绿色代表“可以灵活调整”。每天还得留出15分钟“自由时间”,让孩子自己决定是玩积木还是发呆,这掌控感一有,责任感就来了,就像给孩子的小脑袋瓜装了个小马达。
目标设定也很重要。大目标就像远处的大山,孩子瞅着就害怕;小目标就像台阶,每走一步都能看到自己在成长。咱得把“好好学习”换成“今天背5个英语单词,错题本抄一遍”。完成目标后,别老给物质奖励,用“存星星换特权”,比如攒够10颗星,让孩子选周末家庭活动。要是没达成目标,别质问“为什么又没做好”,问问“当时卡在哪儿了?下次可以怎么调整?”
孩子情绪容易失控,经常因为这放弃计划,这时候就得教他们用“暂停键”管理情绪。心跳加快的时候,让孩子深呼吸5次,想象自己是“慢慢融化的冰淇淋”。还可以让孩子用涂鸦记情绪日记,红色代表“生气”,蓝色代表“平静”,这样能帮孩子看到情绪规律。晚饭后开5分钟“吐槽大会”,让孩子说说“今天最崩溃的事”,释放释放压力。
环境对孩子也有很大影响,环境就像个隐形教练,一个整洁的书桌比100句催促都好使。用隔板给孩子划分学习区和玩耍区,贴上“这里是魔法学院”“这里是冒险基地”的标签。写作业的时候,全家手机都放进“静音箱”,谁先忍不住看手机谁洗碗,增加点趣味性。家长也放下手机,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,比赛谁先完成。
孩子有时候会自我怀疑,这时候咱得帮帮他们。孩子说“太难了”,咱就说“暂时还没找到方法,我们一起找线索吧!”准备个罐子,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投一颗石子,月底数数“我居然做到了这么多!”还可以让孩子给半年后的自己写封信,画上“现在的我”和“未来的我”击掌的画面。
自我管理不是严苛的纪律,而是孩子和自己的温柔对话。当目标变成游戏、计划长出翅膀、情绪找到出口,那些“做不到”的叹息,都会变成“我试试看”的勇气。各位宝爸宝妈们,快给孩子种下一颗“我能行”的种子吧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