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天早上在幼儿园,朵朵突然把绘本往地上一摔,眼泪噼里啪啦地掉,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。这场景,就跟天气预报发红色预警一样吓人!好多家长就纳闷了,为啥咱家孩子老失控啊?
咱们先来说说那些看不见的“情绪开关”。有个五岁的小朋友乐乐,一去超市就哭闹。后来他妈妈发现,只要他饿超过俩小时,情绪就跟漏气的气球似的,一下子就瘪了。研究显示啊,血糖不稳定、睡觉没睡好,都会刺激大脑里管情绪的地方,就跟给情绪开关装了弹簧似的,一碰就跳。还有些更隐蔽的,像商场里贼亮的灯、新衣服标签磨得难受、突然来一声尖响,都能成为压垮孩子情绪的最后一根稻草!
再说说孩子的“情绪翻译器”,它还没安装好呢!三岁的小宝打翻牛奶,喊了句“讨厌”,这里面其实藏着好多心思,又是害怕弄脏了,又是怕妈妈生气,还觉得自己擦不干净,可无助了。心理学家说这叫“情绪翻译障碍”。孩子负责想事儿的大脑区域要到20岁才发育好,所以他们的情绪就像没调好的收音机,全是杂音!
接着讲讲“情绪镜像”。爸爸堵车的时候猛拍方向盘,年幼的孩子在卧室里就跟着拍床。科学研究说,孩子就像海绵一样,会吸收大人表达情绪的方式。更神的是“情绪传染”,妈妈工作压力大,肩膀绷得紧紧的,爸爸加班到深夜,说话带刺,这些都会在孩子心里种下情绪的种子。
有些孩子的需求就像迷宫一样,很难懂。老说“不要”的童童,其实是想自己说了算;爱发脾气的果果,是想让大人多关注他。专家提出了“情绪需求金字塔”,孩子吃饱睡好之后,就开始想要有人陪、自己能做选择、能有点小成就。他们就像迷路的孩子举着求救旗,可咱们常常看不明白。
最后说说怎么给孩子的情绪“灭火”。日本幼儿园弄了个“情绪气象站”,用贴纸记心情,用沙漏练耐心。咱得给孩子的情绪建个预警机制,孩子咬牙的时候,咱就说“我看你拳头都‘说话’了,要不要深呼吸一下?”孩子哭得稀里哗啦的时候,咱就递上“情绪急救包”,里面有减压球和涂鸦本。要知道,孩子每次情绪爆发,都是重新调整情绪的好机会。
有天深夜在儿科诊室,朵朵妈妈终于明白了,孩子那些看着无理取闹的哭闹,其实是他们在学怎么表达情绪。咱别老想着纠正孩子,多带点好奇去看看,说不定就会发现,每个孩子都是正在学习驾驭情绪的小船长!
最新评论